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_0207王国宝之死(1/3)

杨铨期出自弘农杨氏,是“关西孔子”杨震的后代。

杨震与其子杨秉及曾孙杨彪均为汉朝太尉,后世称为“四世三公”。

杨彪娶的是袁术之女,他有一个著名的儿子名为杨修,这个杨修就是中学课《杨修之死》中的杨修。

杨修留下了两个儿子,分别为杨嚣和杨荣,杨嚣之子杨淮便是杨铨期的曾祖父,杨铨期的祖父和父亲则分别为杨林和杨亮。

从杨震到杨准,七代都有名望德行。

杨佺期的祖父杨林从也有才能和名望,却因为遭逢动乱死于胡人之手;杨铨期之父杨亮年轻时效命于氐族的姚襄,在桓温大败姚襄之后,才归降了桓温。

入晋以来,晋武帝司马炎将弘农杨氏另一支的杨宗之女杨艳立为皇后,杨艳病危时,又将同族杨骏之女杨芷推荐给武帝,武帝遂立杨芷为后。作为皇家外戚的杨骏、杨珧、杨济兄弟三人,在晋武帝期间一世三公、一门两后,时称“西晋三杨”。

晋惠帝时,皇后贾南风为夺取权力废杨太后;又密旨夷灭三族,株连千余,时人莫不磋叹。侥幸逃掉的杨氏族人,全都跑到了北方。

杨佺期沉毅果敢勇猛,而其兄杨广及弟杨思平等都强悍粗暴,他自认为杨家的门第,尚在江南两大顶级豪门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之上。

有人用他的门第和王殉相比,他还恼恨不满。

可惜杨家因为过江太晚,又曾出仕伪朝,江左各大士族都不买杨家的帐,无论是结婚还是选官都觉得杨家的门第太低,因此而常常排斥他们。

像桓玄这样的人,甚至认为弘农杨氏是寒门!

杨佺期常激愤得咬牙切齿,为了找机会光大门楣,他参与了淝水之战后的北伐,并屡建战功;尽管依旧没能让别人认可杨家的门第,但他们对杨铨期的领兵作战能力,还是心里有数的。

杨铨期因战功进号为龙骧将军,后改任为新野太守,兼任建威司马,随后又升任堂邑太守,都督石头城的军事,却因为身体多病的缘故离职。

殷仲堪出任荆州刺史后,便以之为行军司马,如今将江绩罢免后又提拔他为南郡相,显然是想对其示之以恩,希望他为自己卖命了。

将杨铨期提拔之后,殷仲堪很快就接到了王恭的来信,他展开信只看了几行便欣喜若狂起来,“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王恭此刻的心情,一如杨铨期一样,他们同样将王国宝视为眼中钉,所以不出意外地想到了“举兵清君侧”这几个字。

殷中堪第一时间回复了王恭的信使,表示自己一定会响应王恭,由荆州出兵!

一来一回之间,王恭得到殷中堪的答复时,已是十一月中的事了。

此时的北方早已下了好几场雪,北魏国主拓跋珪也从平城转战到了后燕的国都中山,他已经指挥着士卒对中山城发起了好几次冲击,可惜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他的一边。

无奈之下,拓跋珪只好感叹道,“中山城非常坚固,慕容宝一定不肯出城来与我们决战。我们急切攻打会损兵折将,长期围困又要花费大量的粮草,不如先去夺取邺城、信都,得手之后再来想办法对付它。”

拓跋珪采用避开后燕都城,重点进攻其它战略要点的战术,从中山退兵向南开进,军于鲁口。

这个时代还没有电话,王恭所知的北方的局势,还停留在两个多月前。

就算知道后燕被北魏压着打,他又能如何呢?

先不王恭有没有意愿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北伐,就算是他向朝堂提出北伐又能如何?现在掌权的司马道子,又怎么可能放任王恭动刀兵呢?

十一月二十日,王恭正式向朝廷上表,请求入朝清君侧,他甚至连北伐的幌子都懒得用了。

“后将军国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