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_0263夜袭武昌(2/3)

二将命令下达之后,夏口也就近在咫尺了。

甘纯和蔡葵低声商议了一番,很快就做出了作战方案,而后命令其中的八艘船迅速靠岸,范二所领的四艘船却没有任何停下的意思,仍然高速前往下一站,——武昌。

武昌,又称樊口,亦称鄂州。

鄂州历史悠久,帝尧时为“樊国”,夏时为“鄂都”,殷商时为“鄂国”,春秋战国时,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红到鄂州为鄂王,修筑鄂王城。

汉末,吴王孙权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拔剑辟石,在这里告天称帝,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定都于此,改年号为黄龙元年。

孙权之所以建都武昌,是为了拒魏师渡江,因为武昌北枕长江,古称天堑,岸峭浪恶,不可泊舟,奸细无所藏匿,实为江浙的外蔽地。

孙权将统治中心从公安迁鄂,改鄂县为武昌的同时,还设置了武昌郡,郡治也在现在的鄂州市,管辖武昌、下雉、浔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辖境东到浔阳,西抵江夏。

当时的武昌南方多山,东西两侧襟江带湖,水面旷阔、鱼多、野兽也多,而人口却很稀少,因此孙权从建业迁了一千家居民来武昌。

这批迁客在武昌住了一段时间,面临着从业和习惯的不顺,便闹着要回建业。这就是史书上所的,“既定于鄂,徙建业民千家居之”,故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鱼居”之谣。

王位传到东吴末帝孙皓时,又发生了把都城从建业迁往武昌并折回的事。孙皓是一个疯子皇帝,性情是极为残暴的,他不但沉迷酒色还爱杀忠臣,所以当时的东吴上下都对他很失望。

左丞相陆凯在陈述了武昌不能成为都城的许多理由之后,又引用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童谣。

这首童谣,既记述了这段历史事实,又是武昌鱼最早见诸字的依据。

武昌最为有名当然就是这武昌鱼,这鱼学名叫团头鲂,俗称鳊鱼。

由《诗经》中的这几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不难看出,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发现了河鲂的美味,它是与齐姜这个大美女并列的存在。

除了美味的武昌鱼之外,武昌当然也还有其他的吃,有诗为证,“过江名士开笑口,樊口鳊鱼武昌酒。黄州豆腐本佳味,盘中新雪巴河藕。”

可惜范二在樊口登陆时,时辰早已过了三更,这个时代的这个点,无论是在哪都是吃不到好东西的。

好在这一天正好是七月十六,所以范二的人甚至连火把都不用打,就很快在几个在码头俘虏的看守的带领下,摸到了武昌城。

吴国灭亡之后,武昌仍然是西晋时武昌郡的郡治,但进入东晋之后,武昌便逐步由繁荣的顶峰走向了低谷。

此时的武昌城内,守兵不过二百来人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们怎么样都不会想到桓玄得罪了人,并且被追杀了,所以守城的士卒此时基本都在睡大觉。

甚至都不用范二下命令,便有几个士卒将早已准备好的几把梯子拼接起来,接着就有十余身手了得的士卒,悄无声息地爬上了城墙。

他们兵不血刃地制服了守城的士卒,而后打开了其中一个城门。

范二入主武昌城后,先是派出侦查兵对桓玄可能走的路线进行侦查,同时又命令宗悫等人分头去制服守城的将士,并对城门进行了换防。

做完这一切之后,他才带着王镇恶、冉贱等人赶往郡衙,此时郡衙中的衙役都已被绑了起来,几十个人坐在衙前广场上正骂骂咧咧呢。

好在士卒们都学过战场条令,也都明白分寸,所以对郡守和他的家人都只是控制起来而已,并没有做出太过出格的行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