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_0276造反有理(2/3)

了前往天门的决心。而天门的水灾,可以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当日离开豫章时,我便料到了今日的结果,但天门的瘟疫还是让我有些措手不及的。”范二又继续侃侃而谈。

范宁的脸上多了些慈祥,“你们在瘟疫面前的表现,的确令人惊喜,若是没有你的话,怕就没有你那几个弟弟了。”

范二点了点头,又苦笑着道,“也是吉人天相吧?没有我的话,不定就不会有这样一场瘟疫呢?”

范宁只是摇摇头,他对范二潜台词中的“蝴蝶效应”自然是不懂的。

范二却又继续道,“在瘟疫面前,我们的力量还是太渺了,若是晚几天发现这天花蔓延的话,澧西县怕就真的是千里无鸡鸣了,而且这瘟疫何尝不能传到天门、传到荆州去?我们能救下的幸运的百姓,不过十之一二,但及早得到疫苗的山中野人倒是有五六千人之多。在我的要求下,野人中的十分之一都加入了我的队伍,他们也是我们队伍的基石,没有他们的话,也就没有后来的事了。”

“你只用一千人就敢在江中伏击桓玄的两万大军?后来又一路追杀他们到武昌?你就没有想过失败的结果吗?你的胆子可真不啊!”

“前面算是铤而走险,后来就是不得已而为之了!正是因为知道失败的后果,才不得不为之啊!在荆州的战斗中,我们收降了三千余江州兵和雍州兵,如果桓玄不死的话,这些兵永远都会有异心。更重要的是,桓玄一旦逃回了江州,按照他睚眦必报的性格,您和叔父怕是要难逃他手了......”

“原来你早想到了啊!”范宁感叹了一句,又不解地道,“可他虽是自杀而死,却也算是间接死在你手上啊!你谋杀朝廷大员,就没想过后果吗?”

“就算没有孙恩之乱,司马元显和刘牢之互相猜忌,他们能够对江州用兵的可能性也不大。”分析完这个形势,范二又“哼”了一声,“司马元显不来倒也罢,他只要敢来,就让他迟不了兜着走。”

范宁摇摇头,心情沉重地谴责他,“司马元显如今毕竟代表的是朝廷,你这话,实在是......不忠啊!”

范二皮笑肉不笑地问道,“叔祖父言重了,你这一年多来,应该将《竹书纪年》全部翻译出来了吧?”

《竹书纪年》又称《汲冢书》或《汲冢纪年》,是春秋时晋国和战国时魏国的史官编撰的一本编年体通史,出土于大概是在一百多年前,是被盗墓贼从魏安厘王的墓中挖出的。

《竹书纪年》所录与《史记》所述的不单内容不同,三观亦不同。

《史记》记载的“商朝太甲被伊尹囚禁散年后,伊尹见太甲改过自新,便郑重的将国家交给他。太甲复位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

《竹书纪年》记载的却是,“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太甲在七年后潜回杀掉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

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颇为特异,与传统的正史记载不同。五帝纪,关于舜的记载,就跟史记等正史所载的有德之君舜的形象大为不同。引述如下:“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范宁刚翻译出几句时已是脸色煞白了,全部翻译之后便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其主要原因便是这书中记载的内容足以颠覆他的三观。

要不是他思想比较坚定的话,不定早就开始怀疑人生了。

他此时听到范二笑着提起《竹书纪年》时,只得再次苦笑了起来,“你这是挖好了坑在等我啊?你也太......”

太阴险?

范宁有种被范二算计的觉悟,但他却生气不起来。

范二却继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