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_0301北府军的家园(2/3)

看在眼里的,可除了抢粮还能有别的办法获得粮食吗?

悲催的是,从海盐到达沪渎垒,这一路上根本就没几个地方可以抢到粮食啊!

将近沪渎垒时,卢循不得不为粮食而担忧了。

就在卢循策划着明天开始攻打沪渎垒时,范二和袁皙儿带着自己的将士们,已经与袁崧胜利会师了。

早在四天前,袁崧便已得到了黎民军和北府军联合起来大败米贼的消息,他同时也得到了有一股两万余人的米贼不断逼近的消息。

当时他唯一的希望,便是袁皙儿和范二早一点赶回来。

可过了两天之后,他才从赶来送信的黎民军侦查兵口中得知,范二此时正带领着士卒们与南来的米贼正在斡旋,他们尽量拖延时间......

又是两天过去,范二一行和米贼终于出现在眼前,令他意外的是,米贼竟然逃跑了好几千人......

即便如此,米贼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袁崧在女儿的讲解下学会了使用望远镜,可他从望远镜中看到已经安营扎寨的米贼时,心中还是忍不住沉重下来。

就在袁崧心神不宁时,京口的战斗也开始打响了。

早在十一月初十的凌晨,刘牢之接到了刘裕的急信后,便多半相信了后者的推测。

他将刘裕的信抄送了一遍,签上自己的名字后便令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他同时又传令刘裕,让他务必在孙恩到达京口之前赶回去救援......

丹徒的百姓基本都是北府军的家属或亲戚,他们的安全不容有失!

刘裕早就料到刘牢之会做出这样的命令,所以早在范二和袁皙儿离去时,便让北府军将士们整装待发了。

京口,正是他们真正的家园。

将士们从刘裕口中得知孙恩有可能进攻京口时,谁不是归心似箭?

而在刘裕带领八百北府军赶到进口前,京城已经接到了刘牢之的急信,司马元显第一时间命令京城及京畿地区全面戒严,武百官立即取消休假制度。

朝中的大员经过惊慌失措的讨论之后,司马元显的急令也一条条发了出来:

一、命令冠军将军高素驻防石头城,也就是健康城西北长江边的军事要地。

二、命令辅国将军刘袭用木栅切断建康城西淮河入长江口,也就是淮口,这是为了防止孙恩军战船突入秦淮河。

三、命令丹阳尹司马恢之在长江南岸、建康之北布防。

四、命令桓冲之子桓谦驻防京城西边的白石,这个桓谦就是前吴国内史,他在三个月前得到五斗米教徒在城内作乱后便逃离了吴郡......

五、命令左卫将军王瑕等保卫皇宫,务必保障皇室成员的安全。

六、急调豫州刺史司马尚之从历阳调兵入卫京城,这是为了增强京城的兵力。

七、急调远在会稽的刘牢之回援京城,这也是阻截米贼沿长江西进的主力部队。

在这一堆防御措施中,最有份量的还是调刘牢之北上,但此时刘牢之所率的北府军主力尚远在山阴,缓不济急,好在他的代表刘裕没有丝毫的犹豫。

海盐离京口的路程足足有六百里,但刘裕率领八百将士,只用了短短四天的时间就赶了回来。

作为北府军的大本营,京口的守备原本是不弱的,但因为北府军主力部队现在还在会稽的缘故,现在这儿的兵力也就显得较为薄弱了。

当守军们听孙恩率领二十万大军沿江而上时,守军们哪还有胆子和他们战斗?(孙恩倒是挺老实,无论士卒到底有多少人,一直都号称二十万之众。)

守军们没有士气,当地的老百姓也都收拾了细软,随时准备跑路,好在刘裕在京口最需要他的时候赶了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