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_0302位面之子刘寄奴(2/3)

扑向了蒜山。

此时的刘裕可谓是仓促应战,而且米贼和北府军在人数对比上实在不成比例。

他率领着几百北府军与米贼相抗,何异于飞蛾扑火?

可结果.......

或许刘裕原本就是位面之子吧?

他带领着七八百将士们后发先至,在几万米贼还在努力向上攀登之时首先从上了山顶,而后给了他们迎头痛击;随后而来的留守京口的北府军和北府军家属,也都拿着刀枪棍棒赶来了增援。

刘裕并不是这本中的猪脚,可他就像是传中的位面之子一样,再一次以悬殊的劣势战胜了数十倍数百倍于己的米贼。

难道是因为米贼都听过刘裕以一敌千的传?

不管怎么,刘裕胜利了,这其中少不了北府军将士们一往无前的勇气,同样少不了存在于他们脑中的“背水一战”的觉悟。

哀兵必胜?

或许吧,但米贼在刘裕面前的确变成了战五渣。

在蒜山上送掉了几千人头之后,孙恩终于觉悟了,而后颤抖着掏出黑本,在其上写下了一个名字——刘裕。

从此,孙恩的黑名单上已经有了三个名字,其余两个分别为刘牢之和范逸之,黑名单上的人当然不是孙恩最痛恨的人,因为司马元显的名字并不在其上。

如果诅咒有用的话,孙恩当然不会介意画个圈圈诅咒他们,甚至是代表月亮消灭他们。

毫无疑问,这三个人都是孙恩现在最不愿意面对的人。

尽管孙恩没有学过相对论或者是参照物之类的理论,但他同样可以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若不想面对刘裕,而刘裕始终阴魂不散的话,自己能做的便只有远远躲开他了。

在连续两次进攻无效的劣势下,孙恩果断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撤退”当然仅对蒜山之战而言,因为在他做出这个命令的下一秒,他再次做出了继续进攻京城的命令。

在这种时候下达这样的一道命令,难道是孙恩被失败冲昏头脑了吗?

孙恩现在连京口都没能力拿下,却妄想着拿下京城,难道他没想过自己会失败吗?

若是在京口再次碰上硬茬,他们的退路又在何处?

事实上,孙恩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船队,在江面上是无敌的。即便没能攻下京城,全身而退就是了,难道北府军有海战的能力吗!

起孙恩的这支船队,他的确有骄傲的资本,因为朝廷的战船无论是从个头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是远远无法与孙恩的船队相提并论的。

孙恩的船队共有近千艘船,其中最大的楼船甚至有几十丈高,其上可容纳近千人,这样的巨无霸在海战中理所当然是无敌的存在,这正是孙恩蔑视朝廷船队的资本。

问题是,孙恩的船实在是太大了,这些船在海中航行自然是平稳无比,可要是进入长江逆水而上的话,航行的速度就实在是令人焦急了。

最让孙恩无语的是,他的船队才刚刚离开蒜山没几里,他甚至都还没来得及下令全部鼓帆时,迎面却吹来了凉爽的风,——西北风!

既是逆风,又是逆水,孙恩的船队想要到达健康谈何容易?

看着几里外的米贼船队如同蚂蚁一般与大自然战斗时,仗刀立于蒜山之上的刘裕终于欣慰地倒了下去,——他实在太累了。

与他一起从海盐赶回来的将士们,也都走着走着就睡倒了。

但那些还没睡去的将士们却丝毫不敢大意,他们死死地盯着江面上的米贼的战船,生怕他们会杀一个回马枪。

可惜孙恩并没有将刘裕一行奔行了数日的现实计算在内,若他知道他们刚才的表现是回光返照,他会不会气得口喷盐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