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_0322殷仲堪的急不可耐(2/3)

提拔为尚书左仆射,又将袁崧任命为中书令,将范二任命为雍州刺史.......

就在朝廷的信使,刚将袁崧和范二的任命书送出京城时,殷仲堪却决定对范二先下手为强了。

殷仲堪之所以敢做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在这几天之中收到了,益州刺史毛璩和梁州刺史郭铨的书信;在此之前,殷仲堪曾写信邀请他们一起攻打江州,并许诺了许多好处。

令他欣喜的是,毛璩和郭铨在信中给了他满意的答复,并表示已经率领大军赶来荆州。

毛璩,字叔琏,是征虏将军、豫州刺史毛宝之孙,右将军、益州刺史毛穆之之子。

肥水之战时,前秦军队大败散逃,毛璩与田次之一同追击前秦君主苻坚,一直追到中阳。他后来升任为宁朔将军、淮南太守。近有一万户。

朝廷因为嘉奖他而改任其为西中郎司马、龙骧将军、谯梁二郡内史,后来代替郭铨担任建威将军、益州刺史。

郭铨在担任益州刺史时,曾经想过以此为根据地独立自治,但他的计划却让殷中堪得知了。

殷仲堪那时候还是孝武帝司马曜的忠臣,所以理所当然地破坏了郭铨的计划,并将劝郭铨自立的犍为郡太守卞苞杀了。郭铨因此对殷仲堪怀恨在心,这也是他当日受桓玄所邀,一起攻打荆州的真正原因。

如今殷仲堪一反常态,分别给毛璩和郭铨发去了邀请函,这两个人不管心中有什么想法,但到底还是答应了下来,并真的开始调兵遣将了。

得到这两人的积极响应之后,殷仲堪便如吃了定心丸一样,但他对范二的战斗力还是有所了解的;他最不愿意面对的显然还是范二的陌刀兵,这又不由得不让他想起那个铁匠孔仪来。

范二当日之所以帮助殷仲堪防守江陵城,其目的便是将孔仪及追随他的铁匠的家人,全部带到天门去。

这又使得殷仲堪以为,天门才是范二掌握的那支恐怖无比的陌刀队的发源地。

他做出的第一个军事计划就是,将天门郡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天门郡地处洞庭湖的西北岸,可以是四面环山,全郡总人口不过五六万人而已,在此驻扎的军户也就一百余人,可以是防御力量无比薄弱。

尽管如此,殷仲堪也不敢掉以轻心,而是一次性派出了两千将士,并让天门郡隔壁的武陵郡太守罗企生率领郡内的两百将士前去接应。

罗企生出自豫章,正是豫章四大望族中南昌罗氏的家主,他曾做过江州刺史王凝之的参军;当殷仲堪升任荆州刺史后,与之早就相识的罗企生便主动投奔了他,同样是做参军,半年后便被委任为武陵郡郡守。

几年前担任雍州刺史的郗恢被殷中堪派人谋杀后,罗企生便将自己的表弟胡藩推荐给了殷仲堪,胡藩也因此成了殷仲堪的参军。

胡藩在桓玄和殷仲堪的江陵之战中成了可耻的内奸,随后死于桓玄的侄子桓振的手上,传到罗企生耳中也就成了死在范二刀下了,这也是殷仲堪为了塑造敌人的需要。

事实上,就算胡藩不是实在范二手上,罗企生对范二的观感也是极坏的,仅仅是范宁在豫章“普及教育”这一条,就破坏了身为豫章四大家族之主的罗企生的根本利益。

就罗企生和殷仲堪的交情而言,他理所当然站在荆州这一边。

就范宁、范二的一贯表现以及杀死胡藩,得罪豫章四大家族等等过往而言,他同样理所当然地站在荆州这一边。

如果荆州有一天被范宁和范逸之控制住,罗家还有立足之地吗?

对于范宁和范二这种改革派,罗企生显然是不希望他们能够掌权的,如果殷仲堪能将他们扼杀在萌芽状态中,岂非最好的结果?

接到殷仲堪的密令之后,罗企生便迫不及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