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_0400拓跋珪之死(2/3)

不能容忍的!

拓跋珪立长子齐王拓跋嗣为太子,同时将太子之母,也就是与拓跋珪一起患难与共的妻子独孤刘氏赐死,并解释,“这是效仿汉武帝防止母后专权,为国家作的长久之计。”

北魏皇朝这条制度并非拓跋珪首创,但他却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的第一人,其实早在拓跋部从林地走向草原时,杀妻便成了一条不成的规矩。

当初,大鲜卑山下来的拓跋部很弱,历代可汗都通过与草原其他部落通婚来壮大自己;为了不被比自己强大的联姻部落吞并,他们总是先联姻,后发动战争,可汗们的妻子也就成了牺牲品。

拓跋珪本人便是凭借母族贺兰部复国成功的,他的敌人如独孤刘氏诸部、贺兰贺氏诸部、慕容燕国,无一例外不是与拓跋部联姻的部族。

不同于汉武帝的假想,外家部族对北魏皇朝的威胁实实在在,而且皇帝无私事、无父母,有的只是江山,有的只是社稷。

这便是拓跋珪确立“子贵母死”制度的真正原因!

一个女人与国家的太平相比,孰轻孰重?

但对一个女人而言,家国只是她的一部分,生命才是他的全部,这样的制度对她而言是何等的残忍?

太子拓跋嗣听到这惊人的诏令时,满面流泪,哀泣不自胜,拓跋珪为此大为恼火。

身为一国储君,不能为天下解忧,为百姓立太平,为一个女人哭哭啼啼,如何做帝国领袖!

拓跋珪下旨召拓跋嗣入宫,太子东宫的左右亲信劝道,“太子,你不能去!君上很气愤,你这一去,只怕出不来了。



拓跋嗣不忍母亲为此而死,但他对拓跋珪同样是一片孝心的,既然父皇相召,怎么有部曲的道理?

拓跋珪执意要去,侍从又劝道,“父亲处罚儿子时,骂几句打几巴掌这种惩罚,你有义务忍受;要是把往死里折腾,那你就得跑,万一把你打死了,你就陷君上于不义了!不如暂时回避一下,等君上的怒气平定后再进宫。”

拓跋嗣认为这个很有道理,于是带着两名护卫偷偷离开了平城,以避免受到父亲的责罚。

就在拓跋嗣之时,他的弟弟清河王拓跋绍却在策划一场阴谋。

拓跋绍之母是贺太后的妹妹,论起辈份来,算是拓跋珪的姨母。

拓跋珪依附贺兰部时,一眼就看上了她,想纳为己有。草原部落不太注重伦理,贺太后也没有拿伦理道德来反对,只是,“过美不善,太美的东西一定有不好的地方,况且她已有了丈夫,不可强夺。”

贺太后之语和王猛所的“善始者不必善终”,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十全十美原本是没有的事,太完美的东西必定有它不如意的地方,早晚会暴露出来。

拓跋珪当时意气正锐,到底还是派人将她丈夫杀死,并将其据为己有,生下拓跋绍。

拓跋绍为人凶狠无赖,游手好闲,最喜欢在大街巷里游逛,常抢劫行人,剥光别人的衣服逗笑取乐;拓跋珪对此非常不满,曾将他倒悬在井中惩罚,直到他奄奄一息时候让人拉上来,身为长兄拓跋嗣也多次教训他,拓跋绍却是恶习不改,本性难移!

就在拓跋珪为儿子拓跋嗣生闷气时,贺夫人却来触了他的霉头,被大骂一顿之后就被囚禁了起来,并听到传言,——拓跋珪要将其处死。

贺夫人对拓跋珪的脾气,还是知根知底的,而且他还有将满朝权贵杀就杀,将同甘共苦的刘夫人赐死就赐死的先例。

贺夫人情急之下,立即通知儿子拓跋绍,要他前来来救。

当天晚上,拓跋与帐下武士及宫中侍卫联络谋划,由宦官引路,跳越宫墙闯入了拓跋珪的寝宫。

拓跋珪的护卫没有像其他人的护卫一样拼死相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