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红二方面军(十九)(2/7)

主力红军或赤卫队作战。赤卫队的干部多数在主力红军办的教导队受过训练,有的是从主力红军调来的。各县、区赤卫队都有自己的军事根据地:在永新有江区、万年山区和天龙山区,在莲花有上西区,在酃县有青石冈区和大院区,在茶陵有邻近永新大亚山的道坪地区,在宁冈和遂川分别为毗连井冈山的茅坪地区和黄坳地区±新、莲花、茶陵、宁冈四县边界的九陇山区,是这四县赤卫队共同的主要军事根据地。赤卫队虽然武器数量少,质量差,弹药奇缺,但他们在党的领导下,遵循******的游击战原则,依靠人民,依托根据地,和豪绅地主武装作战;在主力红军作战时,则积极袭扰敌人,配合行动≮频繁的战斗中,赤卫队的战斗力日益增强』九二八年内,根据地各县的分田运动先后如火如荼地展开∷民群众为了崩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大批地参加了赤卫队,各县、区赤卫队不断抽调人员补入主力红军。由于主力红军的大力帮助和根据地人民的积极支持,至一九二九年初,根据地地方武装已有很大发展,共有九百余支枪,其中除分散在地方工作人员手中的百余支外,宁冈赤卫队有枪一百八十支,遂川赤卫队有枪一百一十支,永新赤卫队有枪二百余支,莲花赤卫队有枪一百余支,茶陵赤卫队有枪六十余支,酃县赤卫队有枪八十余支。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取得的巨大胜利,使敌人非仇惊。从井冈山革命火炬点的第一天起,国民党反动派就千方百计地要扑灭它,先后发动了多次进攻和“会剿”,但都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所击败℃赣两省国民党军,在其第二次“会剿”失败后,就开始策划举行第三次“会剿”,计划调集六个旅约三万人的兵力,分五路进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加紧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红四军前委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开始,就领导根据地军民积极进行反第三次“会剿”的准备』九二九年一月四日,前委召集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红五军军委举行联席会议,进一步讨论反“会剿”的方针和部署。针对当时的敌情和严重的经济困难,决定采取“攻势的防御”战略,以红五军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留守根据地,以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先求打破敌之封锁,解决经济困难,在敌“会剿”开始后,则在外线积极展开活动,配合内线部队作战,打破敌之“会剿”,巩固和发展根据地。一月十四日,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于遂川县的大汾、左安间突破敌防,转到外线,向崇义、大余进击。敌人以三个旅对红四军实施追击和截击。红四军主力离开不久,一月二十五日,“会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约三个旅,在炮火掩护下,向井冈山阵地发动猛烈进攻。红五军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英勇抗击,艰苦奋战四天四夜,终因敌众我寡,井冈山阵地被突破-tt://--红五军被迫向大汾方向转移,接着进至赣南地区≮主力红军先后离去后,根据地军民和地方武装面临严重的斗争任务。但是,根据地已经有了健全的党的组织和政权机关,各县都有一定数量的经过战斗锻炼的地方武装。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经过土地革命斗争锻炼,政治觉悟和斗争热情很高,特别是以******为首的红四军前委和边界党组织在这里制定的正确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深入人心,鼓舞根据地人民坚持斗争』九二九年一月以后,湘赣边界地区的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在这个基础上,在****湘赣边界特委的领导下和主力红军以及邻近根据地斗争的配合下,为崩和发展根据地,展开了英勇斗争。国民党军占领井冈山不久,抽调第十四旅和第三十五旅共四个团,向九陇山进攻。防守九陇山的部队,是永新、茶陵、宁冈三县的赤卫队。九陇山纵横六十余里,森林茂密,山势陡峭,只有三个山口可通山下±新、茶陵、宁冈三县赤卫队在永新赤卫队队长刘作述统一指挥下,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