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的“反罗明路线”(上)(1/4)
>
由于****临时中央一味推行极左路线,国统区的p党组织大量被破坏-http://--失去了外围掩护,临时中央已经无法在上海立足,于是于19年1月间转移至江西的p中央苏区。[][].[][].[]这时的p苏区虽然有一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但是在****临时中央面前等于形同虚设,连政府主席******也靠边站了。这段时间真正统治苏区和红军的p实际是临时中央的p书记,博古(秦邦宪)。博古诞生于190年6月24日,早年在无锡、苏州求学,思想进步,为学生领袖。他自幼学习成绩优异,在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预科毕业。新中国成立后该校合并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该校将他与梁思成作为品学兼优突出的p学生榜样,为他们做了雕像。博古1925年入党,1926年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即赴苏联学习,取俄名“博古诺夫”,演化成博古。190年回国后,博古、秦邦宪两个名字交替使用。191年4月任中国**青年团中央书记。此时,****中央总书记向忠发与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党的p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由于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都远不足半数,****中央根据共产国际远东局(这时米夫已经离开中国)的p提议,决定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局,由博古、张闻天(洛甫)、康生、陈云、卢福坦、李竹声6人组成,以博古负总责。10月10日,共产国际批准了****临时中央政治局的p组成,年仅24岁的p博古临危受命,任临时中央政治局总负责人。临时中央政治局一开始就做了许多重要事情。首先是做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p决议》,为抗日救国运动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p形成起了重大作用。10月21日,****苏区中央局致电临时中央,“望派一位政治局委员,最好是工人同志来主持中央政府工作”。政治局委员中,只有项英是工人出身。10月下旬,****临时中央致电苏区中央局,提出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由******任主席。这样,是博古负总责的p临时中央将******安排到政府的p最高岗位。博古看重******创建中央苏区的p功绩。192年2月16日,上海《时报》发表启事,伍豪等24人脱离中国**。这时,临时中央只有博古与陈云在上海。伍豪是周恩来的p别名,这时他已去苏区。这件事虽然是敌人的p阴谋,但博古等领导人都不能出面处理,他们千方百计花重金找了一个澳大利亚的p叫“巴和”的p律师,在上海最大的p《申报》发表《巴和律师代表周少山的p紧急启事》,启事:“兹据周少山君来函,声称汝撰投稿,曾用别名伍豪二字,近日报载伍豪等二百四十三人脱离**启事一则,荣劳国内外亲戚友好函电存向。惟渠伍豪之名除撰述字外,绝未用作对外活动,是该伍豪君定系另有其人,所谓二百四十三人同时脱离**之事,实与其无关。”周少山是周恩来另一个别名。在军事上,博古与苏区中央局和临时中央,是坚决执行共产国际“首先夺取一省和数省胜利”的p“左”的p路线的p,但也推崇****的p游击战术。在第四次反“围剿”开始,他们几次指示周恩来(军委主席)与朱德(总司令)进攻敌人,后博古遵照周恩来“请求”赴前线,了解实际情况,让周朱放手打,取得胜利。事后,博古作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p总结与第五次反“围剿”的p动员报告,到:“在粉碎敌人四次‘围剿’中,游击战争的p开展,非常不够,没有充分组织游击部队,有计划的p配合红军作战。当时我们如果有一支像从前朱、毛、彭、黄的p游击队伍,即你们的p胜利一定要比现在大得多。”这个报告发表在《红色中华》第99期上。194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会改选了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央书记处(又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