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帝国论道(2/3)
温长兴将自己的所有想法都说了出来。
第一、迎中原王入都,大封功臣,大赦天下。
第二、请北冰国、东海国掌权人来***,共议建立中原帝国的事情,支持北冰、东海建立帝国。
第三、建立中原帝国,变更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制度,重新划定帝国的行政系统,个别城市改名,以彰显新气象。
第四、改组帝国的军事制度,拿掉部分功臣的兵权,加强皇权,削弱军队权力,调换各个军团的将军,改组决策机制。军队裁员,留下精兵守卫各个军团。
第五、制订与北冰、东海睦邻亲善的政策,相互遣使,互通商贸。
第六、迁徙豪富,将富人从各城迁来***,将普通民众根据需要前往各地,务农或经商。
第七、重视农商,奖励耕织,减免赋税,盐铁官营。
第八、制订新的人才选拔制度,取消世袭制,恢复帝国军事学院、文史学院的正常教学,以考试为入学条件,取消八大家族的推荐制。在此基础上,增设帝国科学学院,奖励创新。
第九、大力弘扬忠孝仁义的中原文化。
“听了先生一番高论,四郎才明白什么叫王佐之才。我有两件事想听听先生的意见。一个是如何封功臣,如何平衡他们之间的利益。另一个是政治制度如何改革,认命哪些人。”
“呵呵,”温长兴笑着说。“我先说如何封功臣。根据大将军向我反馈的信息判断,这次中原的第一功臣是杜将军,第二功臣是丰将军,第三功臣是王将军,第四功臣是田将军,第五功臣是马骑士。对外纵横捭阖,对内宽严有度,善于识人,敢于用人,为国隐忍十几年,带兵收复中原,此乃第一功臣,当属杜将军。救主有功,巧夺西城,智取西岳,勇下南橡,此乃第二功臣,当属丰将军。冲锋陷阵,攻城无败绩,守城有手段,此乃第三功臣,当属王将军。引重兵随将军,巧获***,加速时局发展,此乃第四功臣,当属田将军。武库丰盈,后给丰足,此乃第五功臣,当属马骑士。”
“哈哈哈。温先生真是高啊。你这么一说我都明白了。”
“其他的小将各有封赏便好。此外要注意几点,淡化南橡的战役,淡化蛇、龙的距离。多多表彰蛇族人在恢复中原中的作用。可以将第六功臣封给蛇族的领头人。”
“温先生真高。”
“呵呵,将军过奖了。”
“此外,我要另外追封温国老、王忠义以及十三勇士。”
“谢谢杜将军还提及了家父。”
“温国老为国牺牲很多,理应如此。”
“多谢将军。”
“对了,政治制度改革怎么办?”
“这个也不难。行政高层用大族。同时,用九级贵族制封中原八大家族的功臣,其他寒门但有才的人给予官职。”
“哦,原本只有五级,哪儿有九级?”
“亲王、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爵士、绅士,共九级。”这样的话,很多人都好安排了。”
“那政治体制怎么改革呢?”
“在中央形成三大政治机构。一是元老院,让军、政要员,大贵族,退休的平民出身的政治高层都入元老院。二是内阁,由丞相和各部的尚书组成,负责帝国的行政事务。第三是将军委员会,由大将军与将军级军官组成。内阁与将军委员会的成员退休后入元老院,或者明升暗降的人入元老院。内阁的议案提交元老院审议通过。如果元老院不予通过,内阁修改后再次提交元老院。原则上,第二次提交,元老院不得驳回。如果驳回,议案十天后自动通过。军委的决策议案不受内阁和元老院的限制。军委也无权干涉内阁和元老院的事务。地方分为郡、县、乡、村四级行政制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丧夫
谈恋爱吗,我超甜的[穿书]
奸臣之女
欧先生,太太要实权
尖锋特种兵
怦然情动
抗战之红色警戒
逆月
大唐逍遥王
嫡女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