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 淘汰赛(2):名不虚传的死亡下半区(2/5)
继英格兰5-o大胜北爱尔兰,创造本届欧洲杯分差最大比分的比赛后,欧洲红魔4-o大胜东欧铁骑匈牙利晋级八强,以第二大分差的胜利向英格兰宣战,争夺半决赛希望。
状态复苏的比利时队长埃登·阿扎尔本场比赛为球队传射建功,被欧足联官方评选为全场最佳球员。
自1949年以来,意大利国家队已经有整整67年没有净胜西班牙国家队两球,而刚刚结束的决赛中,意大利2-o击败西班牙挺进八强,爆出不大不小的冷门。
开场之后便将比赛纳入到己方的节奏之中,通过持续施压在上半场中段先进一球,然后在适当收缩的同时组织短促突击骚扰对手防线,利用见招拆招的换人不断完成兑子,待对手倾巢而出后于最后时刻再下一城……这是意大利两周前教训比利时的套路,这也是他们今日复仇西班牙时的战法。
他们有着最高龄的阵容,平均年龄今天踢完明天就可以集体退役;他们有近十年来最平民化的大名单,即便是资深球迷也会出这尼玛是谁的感慨;大家都以为他们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带领球迷在夕阳下追忆似水年华,然而,他们先干掉了才华泛滥的比利时,又把兹拉坦绑上了十字架,然后用母爱的光辉把爱尔兰人送进了16强,最后横刀立马站在原地等待上帝送来那个宿命中的对手。
这是有史以来最平民化的蓝衣军团,也是本届欧洲杯平均年龄最大的几支球队之一。
八年前,智叟路易斯·阿拉贡内斯与西班牙中场核心哈维在欧洲杯备战期间的一次促膝长谈,为Tiki-Taka时代拉开了帷幕,1/4决赛经加时和点球苦战淘汰意大利被认为是斗牛士军团的成人礼。
八年后,巴西之夏的惨痛经历令昔日王者决意重整旧山河,高开低走的小组赛经历让他们的前途再次打上问号,渊源颇深的夙敌意大利将成为了他们复兴之路上的试金石。
双方在小组赛收官战中的表现皆有负众望,全主力出阵的西班牙非但未能锁定小组第一,反而遭受了体能储备和心理层面的双重消耗与创伤,文森特·德尔·博斯克唯一的收获,或许就是从失利中明白了当年依靠双后腰执行防守型控球的战法已经落伍,全力出击、以攻代守才是这支球队的必由之路。
现阶段最适合意大利的对手可能不是爱尔兰和瑞典这样的同道中人,五后卫防守体系需要在重压之下才能爆出惊人的反弹力,局势尽在安东尼奥·孔蒂的掌控之中,唯一的弦外之音就是伤病。
在这支云集了大量边路多面手和工兵型中场的蓝衣军团中,和意大利主帅同名的安东尼奥·坎德雷瓦几乎是唯一不可替代的球员,他几乎是蓝衣中前场唯一可以提供灵感和想象力的球员。
西班牙中前场的球员技术能力独步欧6,但具体到微观层面,阿尔瓦罗·莫拉塔、弗朗西斯科·法布雷加斯和诺利托在狭小范围内处理球能力(处理球空间、连续传递时的精确性和节奏感),同安德雷斯·伊涅斯塔、塞尔吉奥·布斯克茨和大卫·席尔瓦等人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位置相对固定的半场攻坚战很容易暴露他们的弱点。
莫拉塔和诺利托都不是绝对度惊人、擅长长途奔袭的纵向空间利用者,两人需要得到来自中场的稳定输送,在前场3o米区域接球,完成突破后迅与队友取得联系。没有可以独立解决战斗的快突击手,从动反击到完成射门至少要完成三到四脚传球,对克罗地亚的比赛证明了他们无力完成低位防守,丢失控球权对西班牙来说意味着灾难,意大利敢于实施高位逼抢正是基于西班牙缺乏度这一缺陷。
此役,西班牙的控球已经完全退化为一种运转于中场附近的低效倒脚,在比赛的某些时段,他们甚至都没有足够的球权来保持对意大利的禁区持续围攻,这种极其被动的局面与对阵克罗地亚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