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中枢反应(2/3)
万岁山的榆钱树受冻,朕过来前去了一趟,榆钱儿焉巴巴,看来今年的榆钱饭是没得吃了。起初,朕也觉得是宗柔哗众取宠,见了榆钱儿朕才信了。现在,中枢做筹备如毕侍郎所说,可以再等等,看看后几日的状况。”
“但宗柔说的南洋百万石米,户部怎么说?”
毕懋良拱手俯首:“回皇上,车骑将军空口无凭,部里不敢轻信。百万石粮食从闽粤运转耗费惊人,更何况是从南洋?去岁平价粮一石一两二钱银子,若买南洋百万石米,运费每石四钱银子,则需要一百六十万两。”
平价粮,即一年内粮价的平均数据,是衡量政绩、显示物价的重要指标。
说着,毕懋良对诸位内阁拱手:“粮食的行情诸位阁老也清楚,这批粮食若真能一百六十万买来,我们户部绝对会买。可实在是过于便宜,以至于我们户部难以置信。”
天启听了这话眨眨眼睛,心中想笑,朱延平那边豁出去人情做无本买卖,你们倒好,还怀疑朱延平在骗钱。都是买高价粮惯下的毛病,估计回扣也不少……
顾秉谦听了哼哼笑笑:“怎么?毕侍郎怀疑宗柔的为人?靖之公,您说说您这位学生的人品。本官一直与宗柔投脾气,他不说虚话。”
成基命轻咳两声开口:“毕侍郎的顾虑是应该的,正所谓开口无凭,不能因为宗柔是本官的学生,他说什么就信他什么。”
毕懋良道:“正是此理,下官也相信车骑将军的人品。可昨夜发现霜降,车骑将军便担保幕府能从南洋万里之外买粮百万石。能否买来百万石米不在于车骑将军人品,而在于南洋方面。另,奏折中还信誓坦坦确立粮价,实在是超乎户部理解,故而户部不敢轻信。”
分析起来户部的考虑是没问题的,朱延平能买来粮食不在于朱延平想不想,而是在于南洋那边卖不卖。而且连粮价都能如此低廉,有大包大揽,拍着胸脯说大话的嫌疑。
粮食再贵也贵不过一石二两银子,关键是运往京师一路上的运费。百万石米就算从江南太仓运,现在买粮成本会在一百四十万左右,运费大约就要八十万。
随着北方霜降的消息传出去,可能粮价还会高攀,到时候赈济各处的粮食价格会更高。
而朱延平就要一百六十万两,将百万石南洋米运到天津交给朝廷,实在是太便宜了,别说利益,连本都要亏。
就算朱延平愿意这么干,南洋那边的人又不是活菩萨,为什么跟着朱延平做赔本的买卖?
无利不起早,所以户部不相信朱延平的买粮能力。
老魏这时候回来了,听了一半,当即道:“以己度人是会出岔子的,毕侍郎也与车骑将军打过交道。应该知道这小子做事愣头愣脑,可信用是没得说的,是个忠义为先的人。一百六十万买百万石米,还运到天津,这是能省朝廷百万运粮虚耗的大功绩!”
“为了这功绩,就是亏本儿也有人会做。而车骑将军一向忠贞体国,奏折中屡屡提及西北,可见他是担心西北那里出乱子,这是怎样的胸怀?”
见老魏夸朱延平,成基命的脸色直接黑了……
老魏夸夸而谈:“户部的眼睛要往远处看,要知道这粮食是从南洋诸藩买来的,等于国朝凭空多出了百万石米。不能吃的银子换成米,这买卖划算。况且有一就有二,这次能一百六十万买百万石米到天津,下回是不是一百六十万能买百万石一口气海运到辽镇、东江镇?”
“这一回回积攒下来,能减少多少虚耗,能为朝廷节省多少元气!依奴婢的狗眼来看,车骑将军若真能年年买来二三百万石南洋粮食,每年可节省五六百万虚耗。如此为朝廷节流,此功足以封伯!”
真让南洋的粮食这么来,补充北方各处及辽镇,估计江南、两淮、山西,勋戚名下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