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平戎台(3/4)
则没人能夺走。
镇虏卫城、幕府军镇、盐山,三位一体各方面经营好,就算八旗入关,他也有信心一战。至于朝廷的京营兵马,他真的不放在眼里。
否则客氏不会乖乖的不声张,京中那件事已经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威慑力有多强。
如果朝廷没糊涂,是不会刺激他的。
赵家姐妹撑着伞,为阿杏遮荫,她们望着西边的台阁也是心驰神往。那座台阁上,会修建主院和附属偏院,她们姐妹也有一座属于自己能命名的偏院。
今天,太仓的朱、李两家亲眷就会抵达,两家宗族除了留下一户看守祖坟、宗祠外,能来的都来了。
战车上,苏成双手负在背后,对一旁身穿青衫的李云飞道:“以后,那就是我们的家。”
阿杏的兄长,朱延平的表兄李云飞和苏成一样,只是个半吊子读书人,蒙学完成后,就跟着李老抠跑买卖。现在,心里还在发颤。
一路北上,那些凶恶的漕兵看到车骑将军大旗别说盘问捞油水,恨不得跳到运河里帮忙推船。
运河两岸各处的,尤其是抵达山东境内,凡是能赶来的地方官员都会来践行。
他还想不明白,一个武将的地位怎么会突然这么的高。
山东巡抚王惟俭让车骑将军给废了,河间府上下士绅被杀怕了,孔孟之争随时可能爆发,山东的士绅难道就不怕?
而且这位跋扈将军连客氏都敢收拾,至今魏忠贤连个表示都没有,还有谁不怕?
越靠近京师的官员,越理解车骑将军的凶狠,客氏的儿子打了人家的堂兄,这位更狠,在盐山不多不少砍了三千六百人,首级呈送京师,还用一样东西吓晕了客氏……
李云龙迷迷糊糊,颠三倒四,整个人思维飘飘然,对苏成的话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其他车辆里,朱二揭开窗帘看一眼车外一排排骑士,一个劲傻笑,老脸红着。
一旁老婆怀里抱着乖孙子福哥儿,小家伙一上岸就哭个不停,被亲军骁骑营吓着的,想到这一茬,朱延平的婶子暗怪朱延平摆排场太大。
她觉得这是朱延平对朱氏宗族的炫耀,而朱二不这么认为,这才是对宗族最好的迎接方式,否则让宗族们灰溜溜来,算个什么事?
对了,朱二的大名叫做朱贵,朱延平的父亲,自然是朱富。本来朱延平还有个三叔朱财,年青时死于疫疾。
其他老一辈的名字,诸如朱锦、朱兴、朱发等等之类的,都是吉利名,都是朱延平那个在州衙门当过差的爷爷给起的名字。
在卫里,基本上没人用这样的大名,就连卫里衙门办事,都是朱二,朱三的叫,有点名望的,大家认为有前途的,就唤个郎。一些有童生功名的,就被乡亲叫做某某生,年岁大一些就叫做某某先生。至于威望高,周围都有名的,则是某某公。
例如现在的张溥,太仓父老会以天如公称呼。至于朱延平因为是一家之主,威望也够,会被称为朱公,可以代表本地一姓。
另一辆马车里,朱宗林在颠簸中翻着《孟子》,江南人哪怕是个童子,也会认上几个字,最起码会写名字,教育水准是全国范围内,全世界范围内最高的地区。
学风浓烈,再穷的人家也会把孩子送到族学里去试试材料,是块读书的材料就是给人做牛做马,也要让孩子读书。
他识字不多,也能坑坑巴巴读完四书五经,可写不出来……
朱氏宗族基本上都是人人布衣,李氏宗族则是人人最差也是细棉衣料。
李老抠性格吝啬,可人长得真的没得说,标准的中年大帅哥,开口就露馅了:“朱二这个老鬼,装什么穷!见了三郎,你可要好好说说,别让他们把三郎哄了。以后,这么大的产业,可都是咱乖外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