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92章 吴刺史顿悟(3/4)

,大家只怕都要跟着倒霉!

所以吴刺史二话不说应下了,哪些钱能动,哪些钱不能动,吴刺史心里还是有谱的,这读轻重他不至于拎不清。

然后吴刺史和上官柔便开始忙着张罗起来。

结果三天过后,经过上官柔的统计之后,吴刺史目瞪口呆地发现,自己竟然从郯城百姓那里,收到了八万三千余两的一笔巨款。

或许对于像是上官柔这样的巨富或是白老爷子这样的地头蛇来说,这样一笔银子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可是吴刺史却是明白,这样的一笔银子,对于那些并不十分富裕的郯城普通百姓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整件事情,吴刺史可是从头跟到了尾,他清楚地记得,那些前来捐钱的百姓当,有许多人他一眼就能看出并不是家有余裕的人家。

可是他们还是来了,十几二十户人家凑出了几两银子,然后郑重其事地将其交到了吴刺史的手上。

也许是因为太过震撼了,吴刺史忽然觉得,自己这些年来的日子,真的是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来人,给我找城最好的石匠过来!”

看着上官柔呈上来的那本记载着捐款明细的一本本帐册上那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以及名字后边那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数字,吴刺史坐不住了。

“大人,找石匠干什么?”一个吴刺史的心腹听到召唤,巴巴地跑了进来问道。

“刻功德碑!本官要给这些捐款的人刻功德碑!”

我是坐不住的分割线

吴明华吴刺史真的是大彻大悟了。

如果说先前他尽心尽力地帮着常浩这位钦差大人,究其原因还是为了他自己的锦绣前程和身家性命着想的话,那么在经过了郯城百姓们自发捐款抗倭这件事之后,吴刺史的一切所作所为,已经完完全全地发自了公心。

不得不说,有些时候,人真的是会因为某些事而顿悟的。

吴明华吴刺史悟了,于是他立地成佛。

以前他只是被动地配合着常浩的行动,可是现在,吴刺史开始主动起来了。

他以刺史府的名义,将郯城发生的一切写成公告,派人送往徐州的各个郡县,他要将这里正在发生的一切告诉徐州人,他开始真正的站在一个刺史的角度上考虑如何处理眼前的这许多事务,并开始发挥自己身为刺史的作用。

此外,这一还主动找到了常浩,想交出兵权,将驻守在郯城的郡兵尽数交由常浩掌管。

他希望常浩能操练和率领这些郡兵。

“大人之能,胜吴某百倍,吴某手下这些人马,虽不堪大用,但其亦不乏有心杀贼之人,相信在大人的调教之下,必能脱胎换骨,而且大人抗倭,只靠新军,终究是孤木难支,多上这么一支力量,多少能灵活应变!”

常浩当然没有预料到吴刺史会和自己玩这么一出,不由得大为惊讶,自然是推辞,不管怎么说,对方好歹是一州之刺史,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也算是一方诸候,虽说不是自己强抢,可夺了人家的兵权这算是怎么一回事?

“吴大人这是何意?莫非疑心在下有夺权之心?”他坚辞不受。

见常浩不肯接受,吴刺史倒也不感到意外,毕竟自己突然间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仍谁也会心有疑虑。

“大人过虑了,吴某决无此意,只是出于一片公心而已,吴某有自知之明,并非统兵良才,亦非倭寇之敌手,倒是大人武双全,故而相托,此权宜之计,待大人平定倭患之时,再还兵权于吴某,也就是了!”

见吴刺史说得恳切,神情间也不似作伪,常浩不得大奇,心道看不出来这位吴刺史还是个一心为公的,莫非自己以前是看错了他不成?

虽然常浩也发现了最近几天吴刺史好像变了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