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天可汗】(3/6)
。所以,均田制从一开始就普遍达不到应受额。口分田虽然规定年老、身死还给官府,但实际上能还田的很少。
其三,按理说这些国有土地是不能被兼并的。但是,农民经济力量脆弱、赋役负担沉重,稍微遇到天灾**,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还有些无法无天、神通广大的地主老财什么的,通过各种途径对均田的土地进行侵吞。导致土地逐渐集中到一些大地主手中,而这些人大多财大气粗又或者与官府有勾结。从而,使政府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也没法推行下去了。
正因为如此,均田制在北魏、北齐、北周、隋朝等朝代都在推行一段时间后遭到破坏。唐朝也因为同样的原因,终于在坚持实行了160多年后,以唐德宗李适建中元年(780年)实行两税法为标志,宣告废止。
政通人和,行政效率提高;物阜民丰,人民生活稳定。就这样,在李世民及其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经过dian滴的积累、勤恳扎实的工作,一个万众注目的盛世终于要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皇帝的政治业绩与他获取权力的途径是否合法,绝对没有直接关系。李世民以其巨大的建设成就威加海内,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也赢得了当时及后世万民的尊敬与膜拜。很少再有人追究他“玄武门之变”的“微小过失”了,因为他确实是一位千载难逢的伟大君主。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李世民就是这样视臣子如手足臂膀,视百姓为权力基础的圣明之君。他是唐朝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堪称古代皇帝中的全才和佼佼者。由他开创的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是盛世中的典范。他为大唐长达130多年的盛世。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并将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推向鼎盛繁荣。
“盛世”。当然是一个人人向往的时代,但又不一定人人有幸遇到。“盛世”两个字。是中国古代对一个时期全方位鼎盛的最高肯定,可不是什么人想这么叫都可以的!那么,怎么样才算是盛世呢?
“盛世”一定要符合以下标准:总体看是一个安定兴盛的时代,指国家繁荣昌盛、统治集团文治武功到达一定水平的社会现象。具体来看:
内政方面
政治清明、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生安定、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民族凝聚力强等。
其二,外交方面
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对外交流活跃、影响力大、外邦臣服等。
上古时代的尧舜盛世;
夏朝的少康中;
商朝的武丁中兴;
西周的成康之治;
西汉的文景之治、武帝盛世昭宣中兴;
东汉的光武中兴、明章之治;
西晋的太康繁荣;
南朝宋元嘉之治;
南朝齐永明之治;
南朝梁天监之治;
北魏的孝文中兴;
隋朝的开皇之治;
唐朝的贞观之治、永徽之、武周之治(女皇武则天,又称“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唐宣宗李忱);
北宋的咸平之治(宋真宗赵恒)、仁宗之治(宋仁宗赵祯);
南宋的乾淳之治(宋孝宗赵昚〈sen〉);
辽朝的景圣中兴(辽景宗耶律贤、辽圣宗耶律隆绪);
金朝的大定之治(金世宗完颜雍)明昌之治(金章宗完颜璟);
明朝的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永乐盛世(明成祖朱棣)、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弘治中兴(明孝宗朱佑樘)、万历中兴(明神宗朱翊钧);
清朝的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