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81章 燧发枪红夷大炮(3/4)

刘招孙看茅元仪一眼,对他点点头,示意他做的不错。再看这雷匠户,五十多岁人,身材还像个二十多岁的后生。

“雷匠头,你觉得这火绳枪改为燧发枪,具体需要作哪些改动?”

雷有材朝刘招孙拱拱手,这才道:

“若是要说燧发枪研制,刚才两位大人已经说的很好了,要想让打火更好,要增加一个阴机。大人请看,在这里。”

雷匠头边说,边用手指指向桌子上的图纸,刘招孙顺着他手指方向看了下,微笑点点头。

茅元仪毕竟是雷匠头上级,听雷有材说完,觉得有些纰漏,连忙补充道:

“联动的机括要认真核对,保证在开火门盖的时候能让龙头及时落下,击发燧石,火门盖开早或者开晚都不行,其中关窍,需要工匠在实际中多次反复研究。”

刘招孙听他说完,点了点头,茅元仪平日心思都用在火器之上,也是难得,于是又问起他红夷大炮的制造进展。

红夷大炮虽威力巨大,命中率惊人,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概括来说:

长于攻城,拙于野战。

红夷大炮发射效率不高,据说同时代最熟练的欧洲炮手,也只能做到两分钟一发,且炮体笨重,无法迅速转移阵地。

虽然这种火炮有很多缺点,刘招孙还是想造一门出来,开原很快就要陷入重围,有红夷大炮在,便很有可能复制圆嘟嘟历史,一炮干掉努尔哈赤。

茅元仪用的是传统的泥塑造炮法,就是用泥巴做成模具,倒入铁水,铸成火炮的各个铸件。

这种泥模虽造价低廉,不过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倒入铁水冷却后,铸件表面就会特别粗糙。

须知,炮膛的精细程度,直接关系到炮弹发射的距离、方向,这种泥塑炮膛,内壁本来就很粗糙,炮兵在实际操作中,若是火药配量再出点问题,就很容易发生恐怖的炸膛。

刘招孙对红夷大炮制造多少了解一点,他知道这炮极易炸膛,只有从铸造工艺和铸造材质上进行改进。

铸造工艺极为复杂,一时半会儿也没啥提升空间,刘招孙不懂铸造技术,便只有从铸造材质着手。

建议茅元仪采用铜铁混合法铸造,简单来说,就是利用铁和铜的熔点不同,在铁胎上浇筑青铜,铜冷却后,可以通过热胀冷缩,来压紧里面的铁胎,起到加固抗压的作用,这样造成的炮,比纯铁炮要坚固,又比铜炮成本便宜。

当然,还有一种方法是熟铁芯和生铁外壁结合,据说效果比铜铁结合更好。

刘招孙只能提供一些理论性知识,至于具体怎么铸造,要得靠工匠们慢慢摸索。

这次进京前,刘招孙便听茅元仪说,工匠们已经按照上面一种方法,将泥模制好,准备朝泥模中倒入铁水。

“茅兄,你的红夷大炮制造如何了?”

茅元仪连忙回道:

“炮身基本成型,还需些时日打磨,眼下雷匠头他们每日用锉刀对炮管进行打磨,去除毛边、砂眼,还要用镗刀镗光。”

刘招孙点点头,这红衣炮铸造速度远比他想象的要快,只是不知道到时候质量怎么样,到时候试炮时,一定要站远点,可别没炸死努尔哈赤,先把他自己交代了。

无论如何,燧发枪要赶紧造出来,刘招孙转身又对雷有材道:

“雷匠头,你带着工匠们先用木片或纸片调制机括,若出现问题,便立即进行修改,等到你们把样品造出来后,燧发枪交给本官,制造成本交给军需司谢大人过目,本官要看看到底需要花费多少银子。太贵了暂时就少造一点。”

刘招孙抬头望向两位工匠,微微笑道:

“雷匠头,若是此次燧发枪能试制合格,给你们工匠发一千两银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