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9节(2/5)

将张献忠、李自成诸贼迅速剿灭或献俘阙下,清国家腹心之患你不顾朕日夜为国事焦忧,妄肆攻讦,忠君爱国之心何在哼”

黄道周:“臣今日所言者,正是出自一片忠君爱国之心。流贼祸国,致劳宸忧,臣何尝不欲食其肉而寝其皮。至于东虏为患,臣平日既忧且愤,独恨杨嗣昌只知与东虏暗中议款,全忘公羊尊王攘夷之教。今日人心溃决”

崇祯又截断:“我问你有何好办法筹饷练兵”

黄道周:“大抵额设之兵,原有额饷。如今兵多虚冒,饷多中饱。但求认真实练,则兵无虚冒,切自足用。所以核实兵额,禁绝中饱,即可足兵足饷。若兵不实练,虚冒与中饱如故,虽另行措响,搜尽百姓脂膏,亦无裨益。目前不是无饷练兵,而是缺少清白奉公、认真做事的人。如得其人,则利归公家;不得其人,则利归私室。今日百姓负担之重,为祖宗列朝数倍。皇上深居九重,何能尽知左右近臣,有谁敢据实奏闻因陛下天威莫测,使耿介者缄口不言,怕事者唯唯诺诺,而人则阿谀奉承。皇上左右之人,动不动就称颂陛下天纵英明,明察秋毫,而实在背后各自为私,遇事蒙混,将陛下孤立于上。行间每每掩败为胜,杀良冒功;到处人心涣散,不恨贼而恨兵;官以钱买,将以贿选。凡此种种,积弊如山,皇上何曾洞知今日臣不避斧铖之诛,冒死直言,恳皇上三思”

崇祯按捺着一腔怒火,又问:“你如何今日百姓负担之重为祖宗列朝数倍”

道周:“万历时,因辽东军事日急,于正赋之外,每年增抽五百二十万两,名曰辽晌,百姓已经不堪其苦。皇上御极之初,又增加辽饷一百四十万两。崇祯十年,杨嗣昌定了三个月灭贼的期限,增剿饷二百八十万两,原只征一年。陛下皇皇诏书中也暂苦吾民一年耳。今已四年,并未停征。不意去年又加征练饷七百三十万两。合辽饷、剿饷。练饷共一千六百七十万两,均在正赋之外。请皇上勿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为民留一线生机”

崇祯被刺到疼处,想大发作,但因为黄道周是当时全国闻名的儒臣,素为清议所推重,只好再忍耐一下。他用手在御案上毫无目的地画来画去,过了片刻,冷笑:

“你所的尽是书生之见,知经而不知权。你只看百姓目前负担很重,不知一旦流贼肃清,即可长享太平之乐。你只看练饷增赋七百三十万两,数目很大,不知赋出于土田,土田尽归有财有势之家所有。百亩田只增银三四钱,不惟无害于民,且可以稍抑富豪兼并。”

黄道周立即回奏:“国家土田,确实兼并成风,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然历朝田赋积弊甚深,有财有势者上下其手,多方欺隐,逃避征赋,土田多而纳粮反少;贫家户则不敢欺隐,无力逃避,不惟照实纳粮,且受势豪大户转嫁之苦,往往土田少而纳粮反多。况田赋之外,每遇差科1,贪官污吏放富欺贫。故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昔日中产之家,今多化为贫民,不恨贼而恨官府。陛下增加田赋可以稍抑大户兼并,这是杨嗣昌去年面奏皇上之言,真是白日梦,以君父为可欺,以国事为儿戏”

1差科差役和杂派。差,音h。

崇祯喝道:“不必再,下去”他看见黄道周不肯起去,便接着训斥:“国事日非,大臣们应该和衷共济,方不负朝廷厚望。你遇事攻击杨嗣昌,岂非私心太重,忽忘国家困难如此晓晓争辩,泄汝私恨,殊失大臣体统”

黄道周:“臣只知为百姓生计着想,为皇上社稷着想,不知何谓私心。”

崇祯:“朕听你平日讲学常讲天理人欲,徒有虚名朕闻凡事无所为而为者,谓之天理;有所为而为者,谓之人欲。多一分人欲便损一分天理。天理人欲,不容并立。三年前汝因不获人阁,遇事即攻击杨嗣昌,难道是无所为么”

崇祯自认为是以孔孟之道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