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二章 樟脑战争?(2/5)

物资器械军装粮饷船只等物。

自然这种筹备之事便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理完成。

一晃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台湾各处镇压安抚的任务基本结束。新竹战役之后,南中军的公路碉堡像猛烈配发的蒸汽一样扩散到台湾各个角落。有一个归化较久,并且与大公子李华宇还有些姻亲关系的东番头目,用半通不通的汉文写了一首诗来描绘这一段时间台湾各地的变化。

“抬头是岗楼,迈步即官路。无社不归化,处处有学堂。”

新竹战役算是在台湾平定历史上关键的一战,这一仗,将有实力发动大规模反抗或是叛乱的势力一鼓全歼,为参与平叛的归化村社重新划定了猎场,让他们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同时,根据约定,猎场归那些归化生番所有,山林、原野则是官家与百姓公用。这样一来,大批的闽粤移民便有了可供开垦的去处。

随着道路的一条条修通,原本的天堑、天险也变成了大队人马可以通行的所在。郑森打造的囚笼也越来越小,越来越缩紧,同时民心也发生了转变,所以还在山上妄图顽抗的东蕃叛军绝望的发现,他们无粮无兵无政权无群众支持,所能做的只是困兽犹斗,而最终他们也斗不下去了。随着一个个村社长被任命,各地的基层政权紧锣密鼓的组建起来,越来越多的义勇队投入到搜山、封山的活动中。这些叛军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一天天的被压缩。他们虽然不缺乏某纵横菲律宾的老鬼子的勇气,却没有他的运气,最终,就像困在笼子的野兽一样,一个个的被揪出来干掉。

看着下面送来的一份份捷报,在台南府城中的吴六奇和郑森自然是非常高兴,不过呢,吴六奇却又一些疑惑不能开释,于是他问郑森:“郑将军,要说大明当年剿灭播州杨应龙也好。剿灭广西大藤峡的土番也好,用的方法也无外乎是修路筑堡,可怎么我们打起来就有如神助,而大明就像破裤子缠腿呢?‘

郑森得意的一笑:“这事主公早就跟你说过。不过可能你没注意。主公以前在干部会议上讲过,一切的财政问题的解决,必须建立在生产发展上。同样,一切民族边疆问题的解决,也是要靠生产发展。同样是修路筑堡。我们这条路给东蕃带来的是财富和南中货物,带来的希望和生产发展,而大明那些路,干脆就是抢劫之路。最终,大明把人家越打越穷,而我们,只要是愿意跟我们混的,是越来越富。你看这道路上,行人日多,货物日多。地方市场上,物价越来越便宜,买卖越来越兴隆。这些东番不要看是群所谓的茹毛饮血的野人,但是人都不傻,不管你说的天花乱坠,现实中的盐米布匹铁锅才是硬道理。”

“所以现在修路最积极的就是那些生番。”

吴六奇接了一句郑森的话,这两个历史上的冤家死对头相视一笑,发出阵阵得意的笑声。

“说到了财货生产之事,大公子,”吴六奇很是亲热的用了一个郑森比较喜欢的称呼。这表示他在吴六奇的心目中不是那个完全靠着岳父家势力出来混的吃软饭的小白脸。“这台湾之地,虽经大公子多年耕耘,但是却在我南粤军所在各地之中依旧是一片蛮荒之地,历年来的收成仅仅够各处移民食用。饷银若不是主公拨付。更是无从谈起。须得要想个法子才好。”

对于吴六奇的态度,职责执掌全台军事、民政事务的郑森,更是颇为欢喜。“鉴伯兄,有劳你费神了。大哥对台湾之事也是一直关心,虽在山东亦有信前来,信中指点方略。令我茅塞顿开。”

李华宇在台湾数年,对于这座宝岛的山川地理物产民情自然要比初来乍到的郑森与吴六奇二人了解的多。

他在得知新竹战事之后,便连夜派人快船送来了他的书信,信中为自己这个妹夫指点迷津。

“全台之事,便在这樟脑上了!”郑森得意的捏着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