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二章 樟脑战争?(3/5)

中的一片樟脑对吴六奇示意。

“樟脑?”吴六奇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其实,不要说这位铁丐,天地会的红旗香主了,怕是一般人对樟脑的理解,就只有昔日衣橱里的樟脑丸吧!?

在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史上,樟脑不只是简单的“白色小丸子”!它曾是无烟@火@药的原料,推动武器的革命性发展;它是人类发明第一种合成塑料赛璐珞的基本原料,用来制造耳环、项链等。由于它的止痒、消毒功效,许多药用品中都可见樟脑成分,包括曼秀雷敦、护唇膏、撒隆巴斯、万金油乃至于绿油精等。1884年法国人从樟脑提炼出稳定的无烟火@药,让欧洲国家的步枪从大口径黑火@药变成小口径的无烟火@药枪弹。“射程稳、速度快,杀伤力更强。”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欧洲大陆从日本进口大量樟脑。1910至1916年间,从日本樟脑制品出口量每年达900万至1000万公斤,占世界总值的70%,其中产自台湾的更占了其中80%。1889年,美国人伊士曼更以此制造出硝酸盐片,促成摄影术和电影工业的发达。因淡水港输出茶和樟脑,“台湾北部的财税收入快速增加,导致台湾政经重心北移。”此外,岛内中北部山区不少城镇也因樟脑和茶而兴起,如“三峡”、大溪、苗栗和东势等,客家人更因地利之便,从事茶、樟脑的生产、运输而迅速累积财富,提高了客家族群的社会地位。

所以,在台湾的发展历史上,茶叶、蔗糖、樟脑,对于台湾的经济版图、族群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台湾樟脑产业的发展,其实要从台湾的海洋外贸传统开始谈起。汉人因樟木不易虫蛀及纹路美丽的特性,将樟木作为建筑雕刻、家具、佛像等的材料,由来已久。十七世纪郑芝龙与日本人的贸易物品中,即包含樟脑一项,当时樟脑主要用作药材。在漳泉汉人大量移民入台后,樟脑在台湾才开始正式进入商品化贸易之一环,在开港通商前,多透过戎克船贸易输往清国本土,1830年代已有来自美国、英国的洋商。直接购买樟脑进行出口,甚至以鸦@片交换樟脑,至1860年代开港,各港口洋行林立。对樟脑利益的争夺甚至导致英国与清帝国间的冲突。在日本侵占台湾以后,被规定为专卖品的台湾樟脑更是重要出口品,丰富总督府的财政收入。

然而,台湾樟脑是许多人以头颅和鲜血换取的。为取得樟木熬制樟脑,台湾汉人侵犯原住民生活空间而遭到出草杀害;统治者为维护外贸及专卖利益。以强大武力镇压原住民的反抗。此外,随著更多的樟脑需求,更多人力投入,更多隐于深山的樟木林被发掘,也牵动以客家族群为主的逐樟木而居的移动迁徙。

但是在这个时期,樟脑的功效还不曾被发现具有那么多。这种产自樟科植物樟的枝、干、叶及根部, 经提炼制得的颗粒状结晶,具有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疥癣瘙痒、跌打伤痛、牙痛等症状。

别的不说,就光衣服防虫都已经是一笔超级大的生意了。这对于眼下纺织业极为发达的南中来说。便是一个极大的助力。那些被船只日夜不停运往四面八方的布匹,有了这些白色小丸子,便不会担心被虫蛀了。

也就是因为樟脑有着这种功效,历史上,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便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更是与清廷打了一场小规模的樟脑战争。

英国侵略者为掠夺台湾的樟脑资源,发动了对台湾的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樟脑条约》。《樟脑条约》签订于 1868年(清同治七年)11月下旬,条约完全答应英方提出的无理要求。废止樟脑官办,准许洋商领照往内地买办樟脑,赔偿怡记洋行损失,撤换台湾兵备道梁方桂和台湾鹿港同知洪熙恬等官员。自此。英国人不仅控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